《四川省数据条例》助力普惠金融扬帆远航

2023-06-19

  编者按:2023年1月1日,《四川省数据条例》正式实施。作为四川省数据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法规,《条例》的实施对普惠金融起到了哪些积极影响呢?我们邀请到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张兴敏教授和李志勇教授进行权威解读,让我们共同分享专家们的看法。

  数字经济建设是推进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石。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近日,国务院分别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2022年12月2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四川省数据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从数据资源、数据流通、数据应用、数据安全、区域合作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精准把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入点,开创数字中国新格局。

  普惠金融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关系国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可以让金融资源更公平地分配到全社会,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力共同富裕。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可利用数字技术等实现普惠金融,帮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条例》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应用和管理等方面设立了标准规范,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数据要素的功能,促进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方面,《条例》指出省数据管理机构负责推动建设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平台,依法依规汇聚、存储、共享和开放数据,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宏观经济等数据库。依托于数据资源平台和海量数据,缺少完备的传统信用信息的小微企业、农民等群体的行为数据可以被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信用评价体系,并用于风险评估与管理、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等。这些数据支持和技术基础有助于金融机构在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时更好地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管理风险,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性、便利性和可负担性。

  在数据流通方面,《条例》提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授权运营,并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共享、开放其合法收集的自有商业数据等非公共数据。这促进了数据发挥生产要素功能,为普惠金融带来更多创新产品。通过数据共享,金融机构可以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如个人和企业的交易数据等,这有助于其更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行为和风险特征,从而提供更精准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此外,数据的公开共享有助于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问责制,用户可通过访问和审查数据了解普惠金融服务的运作,这也会减少金融腐败及其他不当行为的滋生。数据开放则可促进不同机构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形成良好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通过有效的数据授权运营,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制定合理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方案,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

  在数据应用方面,《条例》强调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注重发展,如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区块链等数据核心产业和特色产业,鼓励开展数据融合应用,加快数据赋能金融服务等。数据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帮助金融机构研发更多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可以更好评估用户的信用资质,管理信用风险,防范金融欺诈,从而为更多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普惠金融服务。

  最后在数据安全方面,《条例》要求数据使用者应对包含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商业秘密等数据依法予以保密。这强调了对数据安全问题的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涉及个人敏感信息,如个人身份信息、财务数据等,一旦遭到泄露或滥用,将严重损害用户利益及其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信任。数据安全也是防止金融欺诈,防范网络攻击的关键因素。因此,数据安全的保障对于提升用户信任,建设信用体系,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都至关重要。

  综合而言,《四川省数据条例》规范了数据资源管理,保障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促进数据流通和共享,为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对推进数字四川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兴敏 李志勇,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