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23-06-19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进一步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相关专家表示,既要守住底线任务,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种好责任田,也要守好主阵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这也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底线要求和关键环节。要继续发挥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预警响应作用,在体制机制、政策体系等方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平稳过渡,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不断筑牢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工程,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工程。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要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十分宏伟的远景目标,更是一个持续奋斗的累积过程。从我国基本国情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三者之间一脉相承,有效衔接。新时期,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被赋予了城乡融合发展新内涵: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阵地。在共同富裕导向下,推动城乡发展从低水平不平衡到高质量相对平衡,重点解决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帮助农村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差异得到实质性改善;通过城乡平等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推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数字、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进城乡交通、供水、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空间布局优化,避免城市要素过剩、乡村要素闲置,畅通城乡要素双向高效流动,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关专家表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信用意识。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素养,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诚信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会组织等渠道,推广先进的诚信文化和典型事例,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可以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加强信用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发布,提高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同时,还可以推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信用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完善信用评价和奖惩机制。可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和奖惩机制,对诚信守法的个人和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和打击,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信用评价和奖惩机制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公正、公平、有效。

  加强信用监管和风险防控。可以建立健全的信用监管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信用市场的监管和管理,防范和打击各类信用风险,保障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信用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信用市场存在的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完善信用评价和奖惩机制、加强信用监管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